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国民(非政府)会把本国划分为南方、北方,划分的方式多数由历史习惯人为形成,并没有明显的天然地理分界线,南、北方生活习惯都一个样,你跑到南方就成了南方人,你嫁到北方就是北方媳妇了,毫无违和感,南北意识比较薄弱。

但中国就不同了,中国人南北意识之强可谓有目共睹,“南人使舟,北人善骑”,其南、北在气候、河流、植被、土壤、农业生产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,甚至连豆腐脑都分为南北两派以至甜咸之争,晏子也曰“桔生淮南则为橘,生於淮北则为枳。叶徒相似,其味不同。”

晏子所说的“淮”,便是划分中国南北的天然地理标示之一的淮河。之二是秦岭。没有之三。

秦岭淮河一线,把中国分成了南北两方,其中以淮河为界甚为明显。以我的切身体会,淮河北方有集中暖气,冬天温暖不冻手,而南方正在写作的我只能开空调,还冻手。

淮河,古称淮水,发源于河南湖北交界的桐柏山脉,流经河南、安徽、江苏三省,全长千余公里,是中国七大河之一。

如果以长江作为军事防线,中原诸侯一旦跨过淮河,那么江汉平原、洞庭湖—湘江流域、鄱阳湖地区和江苏南部这几部分即使不分裂,也很难协同起来,等于把江水以北拱手送人。

但是如果把防线稍微北移一点,移到淮河流域一带,以长江流域为运输通道,就把南方这几大板块盘活了,整个江汉平原视如整体。

所以说守江必守淮。

类比南阳盆地是长江中游的天然屏障而言,淮河更是北方进入长江中下游区域的重要屏障,南方政权想独存,就要力保淮河不失,必然得用举国之力在此死磕。

征服了南阳盆地,文王的下一个目标便是淮河。他准备了三年,准备以举国之力,死磕淮河。

死磕的代价是高昂的,还不一定磕的有效果,所以文王很发愁。

公元前684年,急于肃清淮河流域的文王收到一封密件,密件署名是息国(今河南息县)国君息候。

息候在密件中痛诉,蔡国(今河南上蔡县)国君蔡季为人禽兽、行为不齿,遂邀请文王一同伐蔡。

(2018年12月25日17:00,圣诞快乐。)

文王看罢,觉得是诱敌之策,轻蔑一笑,将密件烧毁。

蔡国国君蔡季,姬姓,名献舞,曾在“繻葛之战”中力助周桓王(虽然桓王兵败,肩膀中了一剑),后来又帮助陈国平定了政变,并在陈国生活了十余年,娶了陈国国君的大女儿。

晋朝杜预注解他“内得国人之望,外得诸侯之助”,北宋刘敞赞他“智足以与权而不乱,力足以得国而不居”,是一个热情主动、品行端方、受人称赞之人。

此外,蔡季还有一个身份,同息候是连襟,息候的老婆是蔡季的小姨子。

连襟俩挖这么明显的坑,文王是不会往下跳的。

过了几个月,息侯没等来文王的消息,又给文王写了一封信,把伐蔡的缘由大致阐明了下。

事情经过是这样的:年初,息侯的老婆息妫同蔡侯的老婆蔡妫回娘家陈国探亲,回来的时候息妫应姐姐蔡妫邀请,便在蔡国小住几日,没想到息妫的美丽引起了蔡侯的垂涎。

当时的婚姻制度为“娣媵制”,即国君或大夫的夫人被娶进门的时候,她的妹妹也要一同跟着陪嫁过去,称为“娣”,而随嫁的婢女则称为“媵”。

蔡侯娶蔡妫的时候,息妫年纪尚幼,牙还没换完,便没有要求息妫一起陪嫁,没想到女大十八变,如今出落的纤硕娉婷、玲珑有致,想到原本可以一箭双雕,现在却阴阳差错地便宜了息侯,蔡侯便开始茶饭不思,懊悔不已,想着如何将息妫占为己有。

想着想着,便不由自主得上前轻薄调戏。没想到息妫柔弱,但性子却极为刚烈,宁死不从,趁蔡侯不备,逃回息国,将此事告诉了息侯。

息侯乃是一重情之人,听闻此事,火冒三丈,火冒完了就开始思考此事如何处理——息妫每年都要回陈国探亲,每次也都要途经蔡国,万一哪次又被蔡侯逮住,后果不堪设想。

自己实力不比蔡国,息侯又得知楚国正在积极筹备淮河一事,便想同楚国交好,利用楚国的强大实力来虎威自己,而楚国也可以以息国为据,肃清淮河两岸。

息国,地跨淮河上游南北,东濒闾河,与淮河、寨河相隔,南与光山为邻,西接正阳,北毗蔡国,实力虽小,但易守难攻,地理位置绝佳,得此要地等于扼住了淮河的七寸,文王不禁大喜过望,一直苦心殚精淮河战事而无从下手,竟被俩连襟为了一个女人而打开了。

文王色心骤起,到底是何美貌女子让蔡候神魂颠倒,到时一定仰慕一番。

一日,被相思病折磨的蔡侯接到一份急报——楚国举三军之力攻打息国,危在旦夕,息国求救。

这还了得!

蔡侯马上从床上蹦将下来,尽点三军精锐,马上救息,再晚一点楚军攻入息国,朝思暮想的息妫就会被楚国虏走,到时自己的一厢情愿也将曲终人散、离情别绪了。

趁这次机会,击退楚军,扬我蔡国国威,并趁势将大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