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秋称霸和战国攻城略地不同,春秋争霸既不能绝其国嗣,也不能毁其社稷,更不能有其土地。

恰恰相反,霸主还要做一个表率,一个合格的“班长”,维护正统、维护秩序、维护各方利益。

为什么要争霸?

这是个很有意识(是这两个字)的问题。

不好回答,也难的更懒得回答,因为放眼世界,你会得出答案——如今的世界格局,就如同春秋诸国一样。

春秋就是这样,她就站在我们眼前,同我们一样重复着曾经的波云诡谲。为了统治阶层的稳固,任何一个国家都想把自己笃信的政治理念与生活方式宣扬到世界。

包括中国。

这是一条星辰大海之路。

话不多说,在我眼中春秋五霸具体如下(按时间顺序):

郑庄公:讨伐不庭,繻葛拒周。

齐桓公:尊王攘夷,一匡天下。

楚庄王:止戈为武,问鼎中原。

晋悼公:文治武功,华夏尽附。

越王勾践:卧薪尝胆,定霸华夏。

不要问其他人为什么没评上。

问就是不相信我。

比如志大政中的秦穆公,虽益地三千,但也只是定霸偏隅,体量小,没有对当时中国产生深远影响。

又如诚信缺失的晋文公,虽开创晋国百年霸业,但处事诡谲,说好的退避三舍,却又给人家挖坑,为世人所不齿。

又如东南猛人吴王阖闾,虽令行中国,但篡位弑君,穷兵黩武,为后世亡国埋下隐患。

还有假仁假义的宋襄公,堪比岳不群,都不好意思拿出来了。

评选上的也不完代表自己的意愿,比如郑庄公,相比其他四位完是凑数的,但相比落选的又在影响力方面稍微强那么一点。

古人云:道德三皇五帝,功名夏后商周,英雄五霸闹春秋。三皇五帝以道德治天下,夏商周三代则在功名,而春秋五霸档次更低,所以一个“闹”称之。

书完!

后记:

感谢!

感谢后安村陈二、Wuppertaler等读者两年来的支持,没有你们,本书也不可能坚持到完结,或者说告一段落。刚开始准备写到楚国灭亡,如今感觉太累了,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资金来支撑我静下来专心创作,暂时写到春秋吧。

也感谢大家对我文笔的赞同,我深知自己的斤两,总的来说目前的文风不够成熟,接下来将进入漫长的二稿阶段,就表达内容进行统一和优化,不定时的在某乎发表,希望大家多多支持。

书中也有很多的错误、不严谨、自相矛盾的地方,我想,这是作为初稿应该具有的一种倔强,改稿之后应该会磨合不少。

很多人问我:为什么去写一本与当今主旋律格格不入的春秋时期的书。

六个字:“述往事、思来者。”

多说一句便是:“以舒其愤,思垂空文以自见。”

以上两句都来自司马迁的《报任安书》,有空可以去翻翻。

但在写史的过程中,我逐渐感受到身边的发生的一些事,不管是家事国事还是天下事,过去都发生过。

历史仿佛镜子同影子关系一般,复制、折射、映射。

有人说历史可以“以史为鉴”,我只能笑笑,历史只是所有人在时间轴上的皮影而已,该“兴”的时候必然会“兴”,该被“替”的时候谁也救不了,就和争霸一样,没有谁能一直牛下去。

下一页便怂了。

有人说历史可以暖人心,我说你在讹人,历史不是心灵鸡汤,其中虞诈诡谲、屠诛坑戮多了去了,安居乐业只是昙花一现,哪能够暖人心?

大部分的历史,都在书写黑暗。

但是请不要悲观,历史教给我们的,叫做“正己”,让我们在读史的过程中“正衣冠”,端正自己的思想、言行,在黑暗中寻找光明。

来自内心的希望。

一个文明、自信、自强的时代,需要很多人、很多代的积累和奋进,正能量的喷薄欲出伴随着良知的催化,一个兴旺的国家便会冉冉升起。

历史是民族的精神脊梁,唯一能给我们带来的,是底气。

这种底气,叫做文化自信。

s://adf.cc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