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苗苗到家第二天就开学,她这学期是高三,连心爱的画画课都一减再减,感觉自己跟苦瓜似的,回头一看姐姐和高明哥,觉得也不算什么。

&ep;&ep;高明没白费功夫,从翟平安兄弟俩那里拉到十五万块钱的投资——五万是翟和平非要给的,谁拦都不好使。

&ep;&ep;他预备注册公司,做进出口贸易,在挣外汇的事情上,政策也比较宽松。

&ep;&ep;禾儿这次出门则是颇有灵感,到家之后先是去找王月婷,给她带去几样闽省特色的产品,让她看能不能摆在超市卖,就开始做市场调研。

&ep;&ep;她想做的是外语培训。

&ep;&ep;现在沪市的外企多起来,工资都开的是美金,不管福利多好的国营单位都是比不上这待遇的,当然,人家的要求也高,会说外语是基础。

&ep;&ep;和早些年为求升职去夜校进修的人一样,对人生有更大规划的人,对外语的需求也大起来。

&ep;&ep;禾儿想抓住的就是这个机会。

&ep;&ep;她和父母、妹妹商量过,最终加上自己手里头攒的,举家之力拿出来五万块钱,满大街找合适的地方,不能太小,桌椅板凳摆不开,不能太偏僻,招生还是以工人和学生们为主。

&ep;&ep;好不容易在国棉厂对面的巷子二楼租下一层楼来,又紧锣密鼓安排装修。

&ep;&ep;这里就要提,国棉厂是市里最知名的大厂,从一厂到三厂一字排开,职工家属林林总总七八万人。

&ep;&ep;哪怕是小巷子的里租金,也是不菲。

&ep;&ep;但禾儿选的地方,用她亲妈的话来说就是“耗子看见都不钻”,沿街的巷子口小得能叫人忽略,要是从另一边进去,又失去租这儿的意义。

&ep;&ep;但她本人是信心满满,说:“酒深不怕巷子深,只要我宣传得好就行。”

&ep;&ep;能有多好呢?

&ep;&ep;大家胃口都被吊得高高的,只能十一月底见分晓。

&ep;&ep;第12章宣传&ep;第二更

&ep;&ep;十一月底,禾儿的办的培训班挂上招牌。

&ep;&ep;她在经过调查之后,稍微变幻方向,决定不仅开办外语班,也教数理化这些考试内容,老师都招好了,就等开业。

&ep;&ep;在取名这件事上,她也是破费心思,最后决定用自己和妹妹的名字加起来——毕竟这次苗苗可是出大力,卖画挣的两万块钱全掏出来,合该有她的股份。

&ep;&ep;因此,禾苗培训班就这么定下来,连广告语都有,叫“你是一颗禾苗,你会长成大树”。

&ep;&ep;当然,只定下这些可不叫宣传。

&ep;&ep;禾儿真正大张旗鼓的,是她花大价钱印的宣传单,一面是她当年拿下高考状时的报纸头版,另一面是她从首都大学毕业时从在校门口时的留念照,手持毕业证书。

&ep;&ep;还别说,照得真是漂亮极了,明眸皓齿,五官明艳,说是什么香江女明星都有人信,十九岁的大姑娘,就够吸引人眼球的。

&ep;&ep;写的宣传语也很鼓动人心。

&ep;&ep;“十五岁成为高考状元的方法,

&ep;&ep;首都大学优秀毕业生的诀窍,

&ep;&ep;只要你想知道,

&ep;&ep;禾苗教育培训学校统统都有”

&ep;&ep;就是叫做家长的看着,有些一言难尽。

&ep;&ep;尤其是二楼窗户挂着的宣传单放大版,来来往往的人都看得到。

&ep;&ep;赵秀云下班后,夫妻俩特意去看一眼,对视几秒都有些不好意思地挪开,不知道这孩子到底像谁,反正不管像谁,他们都是不大愿意承认的。

&ep;&ep;方海向来能给孩子找借口,这次也是无奈道:“这也太能贴金了吧。”

&ep;&ep;中国人讲究低调谦虚,更何况这状元都好几年的了,生怕别人不知道是怎么的。

&ep;&ep;赵秀云是更懂广告,只道:“你姑娘不害臊的,这招一准有用。”

&ep;&ep;毕竟这是多大的噱头啊,只看讨论度就知道。

&ep;&ep;她今天没少被街坊邻居询问,大家都觉得方家的闺女不可思议,堂堂首都大学的毕业生,居然沦落到这地步,这可不大体面啊,跟旧时上街卖唱有什么区别,怎么好端端的分配工作不干,听说市里一水都是大单位任着挑。

&ep;&ep;不过赵秀云和别的家长不一样,她固然希望孩子过更稳定的日子,平平安安一辈子,是为人父母的私心。

&ep;&ep;却也更尊重女儿们的个人选择,期待着她们能随心所欲的生活。

&ep;&ep;夫妻俩在这些事上的意见是相同的,否则换一家,早把孩子打断腿。

&ep;&ep;方海只苦笑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