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李嬷嬷来不及细想,大夫人人已经闭眼昏了过去,她连忙指挥丫鬟去叫大夫。

&ep;&ep;姜贞娘走出大夫人的院落,正用帕子擦掉脸颊上的泪水,就听到身后有嘈杂的声音传来说是大夫人晕倒了。

&ep;&ep;她遮掩在帕子下的嘴唇弯了弯,原来大夫人也不是坚不可摧呀,她也会气急败坏,也会生病倒下。

&ep;&ep;她一边想着,一边悠闲往自己的院子走去。

&ep;&ep;嗯,她得回去把那根桃树枝干上处理一下,上面还有些小突刺,她得细心些,一步一步慢慢来。

&ep;&ep;走在半道上,姜贞娘正好遇到周氏,她听说大夫人病倒了,正急匆匆往大夫人院子里赶。

&ep;&ep;“弟妹你刚才大夫人院子出来?”周氏皱眉问道,“你可知道大夫人是得了什么病了?”

&ep;&ep;姜贞娘面上露出惊讶的神情:“母亲病了吗?我刚从她院子里出来时,母亲人都好好的。”

&ep;&ep;周氏没问出情况,心里焦急,怎么这个府中的人都在昭姐儿要说亲的节骨眼病了,想到大夫人的年纪也不小了,周氏心中就一阵烦躁。

&ep;&ep;她问姜贞娘要不要与她一起去探望大夫人,姜贞娘摇了摇头,神情有些闪躲:“母亲看到我也不会高兴,我就不去了。”

&ep;&ep;周氏知道姜贞娘有些怕大夫人,她也是随口一问,没有勉强姜贞娘。

&ep;&ep;她正要走,就听见姜贞娘说道:“对了嫂嫂,四红三碧在别宫伺候我挺尽心的,现在回府了,我想问她们二人有什么安排了吗?”

&ep;&ep;周氏性格谨慎,她下意识的拒绝道:“既然回府了就该各归其位,二弟妹你要是缺人手,赶明我再给你指派两个丫鬟过来。”

&ep;&ep;姜贞娘笑了笑说道:“那就谢谢嫂嫂了。”正好她也觉得院子中少了些人手。

&ep;&ep;周氏没有再多说什么,领着下人就往大夫人的院子走去。

&ep;&ep;第二十六章合该就是这样一个人

&ep;&ep;春兰见到姜贞娘回来还有些惊讶,她连忙迎了上去:“二少奶奶你这么快就回来了?大夫人没有为难你吗?”

&ep;&ep;姜贞娘笑了笑,她轻声说道:“你不要担心,大夫人没为难我,最近一段时间她应该也没心思来为难我了。”

&ep;&ep;春兰心里疑惑,难道是大夫人转性了?不过她也没多想,而是从怀里拿出了一个装订简陋的小册子。

&ep;&ep;“二少奶奶,你不是想知道更多关于荣王的事情吗?我从其他下人手中要到了这个。”春兰左右看了看,见没人,才压低声音说道。

&ep;&ep;姜贞娘接过来翻了翻,这是一本讲齐荣四处建功立业的话本,虽然化了名,但只看第一话中关于人物身世的介绍就能知道书中的齐荣就是荣王。

&ep;&ep;话本的作者应该认真去了解过荣王,里面不仅有化用荣王真实经历的事迹,还摘录有荣王所作的诗词檄文,除了她知晓的事迹外,还有很多她之前没听说过的事迹。

&ep;&ep;姜贞娘把书贴近胸口的位置,她高兴的对春兰说道:“这本书很好,我很喜欢。”

&ep;&ep;听到姜贞娘这样说,春兰终于松了一口气,她人笨帮不上二少奶奶什么忙,只能想法让姜贞娘在平日里能更开心一点。

&ep;&ep;姜贞娘现在的笑容才像是发自内心的高兴,她像是得了一个宝贝一样,兴致勃勃的翻看了起来。

&ep;&ep;姜贞娘几乎是一夜没睡,废寝忘食的把这本话本看完了。

&ep;&ep;一是因为作者的文采动人,书中所写故事情节跌宕起伏,二是里面写了很多之前姜贞娘不曾知晓的事迹,原来荣王还是皇子时,就上书献策治理南诏百族,还跟随军队出征痛击东岸倭寇。明明是打发时间的话本故事,但因为主角是荣王,姜贞娘不仅看得津津有味,竟然也从里面领悟出很多道理来。

&ep;&ep;一个与她往常听到过完全不一样的形象出现在了她脑海中,文能定国、安、邦,武能上阵杀敌,她一点都没有怀疑书中的真实性,她见过他笑谈间的锋芒,也亲自感受过他衣衫下健硕充满力量的身躯。

&ep;&ep;反而觉得光风霁月的荣王合该就是这样一个人。

&ep;&ep;正好大夫人病了无暇顾及她,就算恢复过来之后肯定是要去操心秦寿楠的身体问题。而且以大夫人对秦寿楠的溺爱,要是看到她很容易迁怒到她的身上。

&ep;&ep;所以姜贞娘干脆作出一副伤心悲痛的样子待在院子里,春兰带回来的书应该是盗印,有些地方有缺漏错字,姜贞娘干脆把话本勘正后,重新抄了一遍,抄完之后,她想了想,还把大夫人赐个她的《女诫》拆了,给她手抄的话本套上了一本《女诫》的书皮。而正式的《女诫》被她扔在炭盆里直接烧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