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齐靖安施施然坐回原位,微笑道:“不急,静候明主,何须心急?”

&ep;&ep;夏侯宣哈哈一笑,打趣道:“有道理,不过你说这话的时候,如若手执一把羽毛扇挥几下子,效果当会更好些。”

&ep;&ep;齐靖安听得恍然一乐,煞有介事地点了点头,说:“谨受教,待会儿我就去买把扇子,日夜带在身边,随时以备装腔作势之用,绝对能把某人哄得一愣一愣的,连连对我说——请先生出山助我!”

&ep;&ep;夏侯宣忍俊不禁道:“嗯,先生果然大才,请先生务必出山助我!”他这么说着,两人都开怀而笑。

&ep;&ep;笑过一阵,齐靖安架起茶灶开煮一壶清茶,他的动作中带着一种风雅的韵味,同时却也干脆利落,丝毫不拖泥带水,让人看着倍觉舒心。

&ep;&ep;夏侯宣静静地欣赏齐靖安煮茶,就像是在欣赏一段艺术表演。直等对方完成了一系列选茶添水、调节火候的工序,他才惬意微笑道:“自从上次喝过了你煮的茶,旁人煮的茶就都变得寡淡无味了……之前你等我的时候是一点儿也不心急,可我赶过来的时候却是急得很呢,一来想喝你煮的茶,二来想听你讲的故事,若是今日不能得偿所愿,必会让我食难下咽、睡不安寝。”

&ep;&ep;齐靖安眉头一挑,淡笑道:“你这么说是想令我心生愧意么?故意夸大其词……以你的定力,何至于斯。”

&ep;&ep;“我的定力再好,也抵不住靖安你的魅力大啊。”夏侯宣顺口说了这么一句调戏的话,他自己不当回事,可齐靖安的脸皮哪有那么厚?蓦地脸颊一热,齐靖安赶忙把话题引开了,上下转换得颇为生硬——“别开玩笑了,对了,上次你说想象不出盘蛇岭的地形,我特地做了这个……”

&ep;&ep;自进门以来,夏侯宣就看见齐靖安的手边一直放着一个包袱,他本来还在猜测里面究竟装着些什么,如今一看,可真教他眼前一亮、大为惊喜——那是一座比棋盘略大了一圈的木雕,感觉有点像夏侯宣印象中的楼盘模型。木雕的底座之上,有茶杯大小的山岭高低起伏、走势如蛇,还有树木、河流、城池、军队……统统雕刻得栩栩如生,将那一片区域的地形地貌展现得淋漓尽致、清晰万分,令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。

&ep;&ep;“这是你的作品?没想到啊,原来你还是个木雕巨匠,当真了得!”夏侯宣连连称赞,感叹不已,之前他是真的不知道齐靖安还有这番手艺。

&ep;&ep;“奇技小道,不值一提。”齐靖安却似乎不想多提木雕手艺的事,他敛起笑意,起身挽起袖子,伸手指向木雕上的一处隐秘山道,认认真真地说起了“故事”——“上次我们说到白将军在盘蛇岭藏了三千步卒,出其不意地打败了郑贼的一万骑兵,关键点就在这里,你看……”

&ep;&ep;夏侯宣也立即进入了状态,端端正正地坐好,听齐靖安讲故事——这当然不是普通的故事,而是包含了历史、地理、战略、兵法在内的“教学故事”——齐靖安见识不凡,口才也非同一般,听他将如此多的知识融进故事里徐徐道来,真是一种极致的视听享受。在夏侯宣看来,齐靖安给他上的这些“课”可比那些老学究给其他皇子们讲的经书有用多了。

&ep;&ep;先贤的经书可以自己读、自行领悟,但脚踏实地的阅历才是最珍贵的。

&ep;&ep;窗外,金水河面波光粼粼,时有游船缓缓行过;窗内,会仙楼的雅间里,夏侯宣和齐靖安一坐一站,一听一说,时间不知不觉地飞逝而过……

&ep;&ep;及至午后,他们随意用了些饭菜果腹,便又迫不及待地继续讨论了起来——他们互相提问、为对方解答疑难,又共同思考战略、相互辩证战术,两人之间的气氛和谐至极,都将对方视作平生知己。

&ep;&ep;“三殿下每每总有惊人之语,真是让我大开眼界。”此时天色渐暗,夕阳斜挂天际,余晖洒入窗内,齐靖安在不经意间侧过脸来,正好瞥见夏侯宣那俊美得不似凡人的脸庞被夕阳镀上了一层金辉,他的心脏不自禁地就漏跳了一拍,赞赏的话语脱口而出。

&ep;&ep;“你的阅历之丰富,才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呢。”夏侯宣学着齐靖安的话回赞了一句,默默在心里消化着今天的收获——话说,夏侯宣为什么看中齐靖安?因为这人确实是个难得的人才!

&ep;&ep;别看齐靖安才二十出头的年纪,他离家游学却已有五六年的时间——自他十四岁获得秀才身份以后,便再没把心思放在那些经史子集之上了。别的读书人外出游学都是去拜访各地大儒、讨教学问,以期在科考中取得一个好成绩,而齐靖安呢?他竟是单人匹马地去往大魏北部与燕国、西蛮国交会的边境,从东到西走了一遍,将边境的地形地貌、风俗人情、气候变化统统烂熟于心,甚至还跟着商队到邻国境内转了几圈——单凭他的这种想法,就已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眼界!

&ep;&ep;因着两世的经历,夏侯宣心机不凡、善于揣摩他人心思,在宫斗朝斗方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