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义忠王和朱谦都在营内,上下那么多眼睛盯着,他不敢在家里躲闲。

&ep;&ep;不过林如海给朱谦带了好菜,两人把酒言欢。

&ep;&ep;朱谦历来就是个操心的性子,他知道王子腾和荣国府也有关系,这回江南的事,牵扯好些京城人家:“王子腾出任京营节度使已经许久,不知此番圣上会不会给他换个去处。”

&ep;&ep;王子腾稳得很,暂时不会出事,也不知他走了什么大运,老皇帝给大臣们下套的时候,他刚好外出公干。

&ep;&ep;荣国府又阴差阳错站对位置,王子腾有个妹子嫁在荣国府,跟着沾光。

&ep;&ep;林如海摇头:“我猜应当不会,越是这个时候,圣上越要稳住人心,朝廷为何会想到要我出任此职位,还望大人能为我解惑一二。”

&ep;&ep;林如海早就察觉朱谦好几次欲言又止,似乎想和自己说点什么。

&ep;&ep;朱谦拱手垂头,一脸惭愧:“说来,也是因我之故……”

&ep;&ep;作者有话说:

&ep;&ep;林如海:打工人心塞,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!!!就不能给我一个能天天回家的工作!

&ep;&ep;??105?第一百零五章

&ep;&ep;◎算我倒霉◎

&ep;&ep;第一百零五章、算我倒霉

&ep;&ep;原来皇帝和太子殿下选定临时驻军地时,朱谦凭着对姑苏一带的了解,向太子献策,林如海林大人家家有一片产业,其地势和位置十分适合驻军,结果皇帝和太子不但要征用林如海的地,顺便把人也用了,起笔就是给林如海安了一个江南提督。

&ep;&ep;林如海无奈,也不能全怪朱谦,反而安慰老友:“无妨,若不是阴差阳错,我也不能到从一品的位置,多少人求而不得,既来之,则安之。”

&ep;&ep;朱谦和林如海都是一般境遇,只能既来之则安之了。朱谦面上是接过林如海两淮盐运兼巡盐御史的差使,实际上一心扑在军营上,那边只挂了一个名儿。

&ep;&ep;兴许此番事了,朝廷真的要把朱谦留在两淮。

&ep;&ep;……

&ep;&ep;姑苏老宅贾敏安定好,将近九月里,贾敏专门派林家人押着今年中秋没能送成的节礼,和年底的年礼上京去。

&ep;&ep;贾母深感欣慰,今日彻底放心:“还好,还好,我就说他是个有福的,孩子们现在都在老宅。”

&ep;&ep;林家来的媳妇笑道:“是在老宅,奶奶怕您挂心,特意派小的快马加鞭过来,给您报信。”

&ep;&ep;贾母点头:“这就好,不枉我这一两个月,日日为妹子一家悬心。”

&ep;&ep;林如海的一举一动都受人瞩目,贾母又交待贾赦和贾政:“若是史家有人来问,就说她们已经回姑苏,旁的不必说,我们也只知道这个。”

&ep;&ep;他们确实也只知道这一样,贾母觉得能告诉史家的消息,自然也要告诉史家。

&ep;&ep;从贾母处离开,贾赦冷笑着和崔氏道:“可见多少人盯着咱们家呢,林家人一来,请我出去吃席的人可真多。”

&ep;&ep;崔氏正拿着鸡毛掸子扫灰尘,漫不经心:“前儿大爷不是想看金陵来的戏班子没请到,这回如了愿,好好听戏去。”

&ep;&ep;贾赦可是不乐意了:“你们爷是那种只会听戏找乐子的人吗?”

&ep;&ep;崔氏回眸一笑:“大爷去听戏吃酒,我明日要去忠勇伯家,恐怕他家更心急。”

&ep;&ep;贾赦眉头拧紧,忠勇伯家还有什么幺蛾子,在皇帝跟前添了号牌,还没学会夹着尾巴做人?

&ep;&ep;而且真有大事,怎么会漏了贾赦?

&ep;&ep;“明日?忠勇伯家又有什么大事,没听见说。”

&ep;&ep;崔氏放下鸡毛掸子,亦是冷笑道:“老夫人敬佛,请大师讲经。”

&ep;&ep;贾赦和崔氏同样的表情,两人看着真有夫妻相。

&ep;&ep;“敬佛?敬什么,他们心里明白。”

&ep;&ep;前儿松江突然出事,江南两地的商户宛若惊弓之鸟,薛家老爷又病了,可谓诸事不顺。

&ep;&ep;这回薛家人也上来送年礼,给王夫人报信:“这一段生意不好做,前儿松江那边兵乱,杀了几百口子的人,我们家大爷原先有点人脉,那边断了,还要上下打点,免得人找麻烦。”

&ep;&ep;王夫人光是听着旁人说都害怕,几百口人,岂不是血流成河?

&ep;&ep;王夫人问:“先前不是说蟠儿他们要上京,现在是不来吗?”

&ep;&ep;薛家来送礼的媳妇答道:“承蒙太太记挂,我家奶奶不上京了,我老爷现下也回金陵,他之前病过一场,趁着下半年,北面河道封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