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四次见面的李世民很是热情的接待了殷清风。

“有了你这新式农植技术,只要三至五年,我大唐将不再为粮食而困扰!可惜这天下百姓,却不知道能让他们吃饱饭的办法是你这少年儿郎想出来的。”李世民笑眯眯的若有所指。

“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,小子并不在意。”

“哦?你说说,你在意什么?”本以为得到夸奖的殷清风会谦虚一番或者是说些感激的话,没想到殷清风竟然云淡风轻的来了这么一句,登时就把李世民的好奇心给勾了起来。

“小子前几日做了一首诗。这首诗写的是几百年后的情形,殿下可愿听听?”

“你还会作诗?几百年后的情形?恩,你且吟唱罢。”

“诗名曰:忆昔

忆昔初唐盛日,小邑犹藏万家室。

稻米流脂粟米白,公私仓廪俱丰实。

九州道路无豺虎,远行不劳吉日出。

齐纨鲁缟车班班,男耕女桑不相失。

宫中圣人奏云门,天下朋友皆胶漆。

百馀年间未灾变,叔孙礼乐萧何律。

岂闻一绢直万钱,有田种谷今流血。

长安宫殿烧焚尽,宗庙新除狐兔穴。

伤心不忍问耆旧,复恐初从乱离说。

小民鲁钝无所能,朝廷记识蒙禄秩。

华夏兴盛望我皇,洒泪江湖身衰疾。”

殷清风盗用的是白大大的忆昔二则里面的一段,只是略加改动了几个字。

改动后的要表达的含义大部分没变,但最后一句话‘华夏兴盛望我皇’,李世民怎么理解这个‘我皇’,殷清风相信他有他自己的解读,而这正是他愿意看到的。

“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.......快!快写下来!我来给你研墨!”

“呃~~这个...不如小子口述,殿下执笔如何?”

李世民一愣,尴尬的一笑,“好,不错!不轻狂、做事稳重,很好!来,今日某就为你研墨,就为了这‘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’!”

“那小子就惶恐了。”

殷清风也顾不得他那瘦金体藏不藏拙的事儿了。

既然要展示就好好露一手,所以殷清风站在那里深吸有口气后,挽起袖子挥写起来。

可惜李世民的注意力都在文字的内容上,并没有注意到瘦金体是多么的独特。

等殷清风写完,李世民干脆的将他撵到了旁边,一边等着墨迹干涸一边俯身诵读着。

等感觉到尽兴了之后,李世民才起身面向殷清风,“即然此诗为你所做,就为我讲解讲解吧。”

“小子这首诗,假托于三百年、两百年、甚至是一百年后一位诗人的感慨,他感慨昔日辉煌的李唐盛世已风光不再。最后两句,则是小子对当今圣人的期盼,不要出现让后人黯然神伤而怆然涕下的事情。

从战国时期开始,这天下没有纷争战乱段时间,恐怕加在一起只有百余年时间,而史书上记载的大小政权更是不知多少。每一个王朝或政权的出现与覆灭,不说流离失所的百姓,还包括那些当政者的血脉更是刀斧架颈。

强悍的东西两汉的都城,现在又如何了?刘氏的血脉呢?长安、长安,长治久安,可是哪个王朝做到了?小子不才,愿为大唐的长治久安贡献微薄之力。”

“引人深思啊!引人深思~~~~”李世民仰着头双目无神的摆出了四十五度角站在了那里。

“某知道,你这次来除了告诉某这么凄婉的诗句,要对某说的也绝不会只是刚才那些,现在就说说吧。”回过心神的李世民沉声的说道。

陪着一起傻站了半天的殷清风,先是鞠了一躬然后意气风发的大声说道:“之前的秦、汉、晋、隋等被称为王朝,而小子想让大唐被世人、后人称为大唐帝国!”

“大唐帝国?”李世民疑惑的问道。

“对!没错!大唐帝国!一个强大的帝国!一个不会让后人怆然涕下的帝国!一个不必用来怀念的帝国!因为!她是一个永世存在的帝国!”

李世民喃喃自语着:“大唐帝国...一个强大的帝国...一个永世存在的帝国....”

等清醒过来后,李世民问道:“帝国与王朝有什么区别?”

“小子根据前人的典籍,重新诠释了帝国的含义:第一,有伟大的帝王;第二,有完善的政堂架构;第三,有完善的律法;第四、有广阔的疆域;第五,有繁荣的经济;第六,有服从皇命的百姓!

到那时,大唐境内百姓安居乐业五谷丰登政通人和不说,更主要的是,我大唐的标准,就是四夷的标准!我大唐的百姓要比蛮夷的国王还要受尊敬!”

李世民眼睛一亮,催促的问道:“既然你提到了这个什么帝国,那如何才能做到这一切,你可有仔细的谋略?”

“要做到这一点,需要很长的时间。比如说疆域,没有足够的粮草和健硕好战的兵将是不行的。那么有了足够的粮草就行了吗?不,还不够。即使是兵将们打下了领土,还要有我大唐百姓填充移民到新的领土去。只有我大唐百姓生存、生活在那里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