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多了六口人,总不能让他们闲着吧,于是殷清风将卖肥皂的活儿交给他们去做。

等殷清风某一天看到账面上竟然有八千多贯了,他开始琢磨着这些钱该怎么用才更有价值。他不确定是在西市开一个专门卖肥皂的商铺,还是在东市开个饭店。

如果开饭店的话,这菜价自然不会低。现在大唐的经济并不算好,如果饭店的价格过高的话,能去消费的人肯定不会多而且必然是那些达官显贵。到那时,如果没有撑门面的人,这饭店早晚得被人夺去。

为了不给别人做嫁衣,殷清风只有选择卖肥皂这一条路了。

想清楚了之后,殷清风将人手打发出去到西市寻找合适的商铺。是租赁还是直接买下,他都要心中有数后才能决定。

这天晚上,殷清风在听取汇报的时候发现任四有些异样,“你这身体是怎么回事?”

站在任四旁边的任六抢先回答道:“回郎君,下午小的和任四回来的时候,只顾着说话没想到身后来了一群骑马的,任四躲闪不及,被抽了一鞭子。”

这种事情发生在长安城不奇怪,毕竟这么多的权贵,所以殷清风听后也没当回事儿。

可是任六又接着说道:“那些人是什么吴王府的人。小的后来向周围打听了一下,说是这吴王府刚被皇帝赐予的,里面的吴王才从江南过来,住进去还不到一个月。”

殷清风楞住了:吴王?江南?能被封王爵的只有皇室的子弟吧?还从江南来?那能是谁呢?

一肚子的问号的殷清风没心思再听其余的人的汇报了,“明天再去仔细打听那吴王的消息:岁数、姓名等,都打听清楚了回来向我汇报。”

第二天午饭前,任六便一个人回来了,“郎君,小的已经打探清楚了。那吴王姓李,叫李伏威,说是皇帝赐姓李的,大概二十六七岁的样子。原先是总管江南的尚书令,七月间刚到长安的。”

“赐姓?李伏威?江南总管?”想到这,殷清风心里一震,“难道是杜伏威不成?”

《隋唐演义》看了三遍的殷清风对杜伏威绝对不陌生,《大唐双龙传》里的干爹,殷清风也是熟悉的。只是这哥们的下场嘛....

十六岁当了山贼,然后加入了所谓的义军,武德二年杜伏威向只占领了关中地区的李唐降服,武德四年协助李世民攻打王世充和窦建德等人;武德五年夏,看到李世民消灭河北刘黑闼之后,又陈兵淮河北岸,杜伏威决定入长安觐见李渊。

可是等到他走了之后,他的发小辅公佑不甘心将手里偌大的地盘乖乖交给李唐,于是在武德六年叛乱。辅公佑被抓的时候,说杜伏威主谋的,于是这哥们被毒杀了。其实,不管辅公佑是否说是杜伏威主使的,李渊都会杀杜伏威的。

当杜伏威在江淮一带闹得有声有色的时候,李渊还在太原观望呢。虽然杜伏威早就向刚占据关中的李渊称臣,也帮着李世民攻打王世充和窦建德他们,可只要杜伏威活一天,他在江淮就有巨大的影响力。作为还没把天下都弄到手的李渊,能对杜伏威放心?

“杜伏威、杜伏威....如果和杜伏威搭上关系会如何?”殷清风坐在那里沉思着。

反复的计较了一番利弊之后,殷清风决定了就从杜伏威身上打开局面。

现在是武德五年八月底,辅公佑还没有叛乱的迹象,一切都来得及。

拿定主意后,殷清风决定亲自登门拜访,至于理由嘛...没有!

杜伏威的宅子在布政坊,占据了半个坊区。

秦王李世民、齐王李元吉那是皇子皇孙,李道宗、李孝恭这两个最出名的皇族这时候也还是郡公呢。杜伏威同学住在这么大的宅子里,他就真安心住得下?

围着杜伏威的吴王府绕了一圈的殷清风心里摇摇头,让任大把车开到吴王府门前。

这吴王府可比郧国公府气派多了,除了这大门的尺寸规格不说,单是门外一溜两行站着十六个兵卒,就够威风的了。整个吴王府外的街上,除了殷清风这一个马车外,其他行人都绕着走。

殷清风从车上下来,他制止了想要前去通报的任大,他独身一人走向府门。

最前面的两个兵卒将长枪一抬,左边的那个上前一步喝道:“做什么的?”

殷清风将刚做好的谒帖从怀里取了出来,单手向前一递:“郧国公府子嗣殷清风求见吴王殿下。”

那兵卒收起长枪,打量着殷清风。他见这少年郎神态自若的看着他,犹豫了一下,接过了谒帖,“在这等着。”说完,便将谒帖交给了站在台阶上最后面的那个兵将。

那兵将看了看谒帖里面的内容,转身从小门进了去。

谒贴也就是后来的名刺、现代的名片。地位低或岁数小的投递的叫谒帖,岁数相当或地位差不多的叫拜帖。没人会给晚辈和地位低的投名片,不直接闯进去都不错了。

殷清风耐心的等了半天,那兵将才从小门了走了出来。

看到他示意跟着他进去,殷清风心里说,好吧,你给我一个机会,我也给你一个机会。

跟着这兵将走了没一会儿,在一处院门前那兵将让殷清风跟站在那里的男仆往里去。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