姬昌就自带能人属性,临行前带了两样东西。这两样东西虽然俗套,但很管用。一样叫做钱,一样叫做土地。

用钱来贿赂费仲、比干等一帮大臣们,让他们在帝辛面前多说点好话。事实证明钱很有用,每当帝辛稍起杀意,大臣们总能好言相劝,化解危机。

用洛河的一块土地,换取废除炮烙之刑。这个刑法不废除,帝辛迟早会惦记着把姬昌往铜柱子上推,画面感太强,想想就腿软。事实证明土地也很有话语权——帝辛费之。

帝辛看着姬昌,认为这个长辈虽然年纪大了点,但脑子灵活、好使,也比较忠心,在大臣们的请求下,准备留姬昌住几日便放他回去。

拿人手软吃人嘴短是会出问题的,事实还会告诉我们,帝辛的这一贪婪性格还会再犯,而最后一次将会葬送商王朝。

崇候虎着急了。如果姬昌回去后知道是自己搞的鬼,按照那老奸巨猾的本性,好日子算是过到头了。平心而论,崇候虎算的很准,姬昌回国后确实把崇国灭了。

于是,崇候虎立刻将姬昌行贿大臣之事说了出来,末了还加一句:“姬昌这个人很贤明,百姓都拥护他,各方诸侯也都臣服与他,不可不杀,否则,日后必然会对大商不力。”

帝辛不以为然,摆摆手说道:“姬昌仁义,杀了他别人会说闲话。”

估计费仲也收受了崇候虎不少好处,在旁边谗言一句:“大王杀一个人而已,肯定是有道理的,也是树立自己的威信,怎么会有错呢(‘焉有过’)?”

帝辛决定树立自己的威信,不顾大臣劝说,将姬昌拘于殷商旁边的国家监狱——羑里。好歹是捡回一条命。

这一拘,就是七年。

七年时间,姬昌也没闲着,做了两件事,这两件事影响了后世几千年。

一件事是“文王拘而演周易”。古人说能看懂《周易》的人,上通天文下知地理,通晓上下三千年之事,被誉为“大道之源”。

另一件事就比较要命了:策反微子。

微子是帝辛的亲哥哥,帝乙的嫡长子,当时最有资格继承大商王位之人。

当初帝乙立太子征求大臣意见时,一些大臣认为王后在生微子的时候,身份只是一个妾,后来凭借优秀的宫斗,才成为了王后,成为了王后之后又生了帝辛,所以王后生的帝辛才有资格成为太子。

帝乙拿不定主意,便咨询太史。太史口若悬河,认为真理掌握在少部分大臣手里,提出著名的“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”论点,并引经据典、辩口利辞,一番激动的演讲说完,成功让帝辛成为太子。

同父同母生的,生出不同性别可以理解,但竟然生出了两种身份,这事儿搁哪儿都说不通。委屈、愤怒加上不甘,在各种情绪的驱使下,微子去看望姬昌。

按理说这种情况应该引起帝辛的重视,帝辛也知道哥哥去看望姬昌,但是这个弟弟对哥哥是非常的信任——一直到商灭。

凭借姬昌的贤仁和睿智,当时很多文武百官都去看望也实属正常,顺便把监狱当作警示教育基地,时刻提醒大臣也很有裨益,何况微子和姬昌还有一层血缘关系,叙叙旧也无妨。

就是这种信任让商王朝终结在了自己的手里。

姬昌被囚,方周无主,举国忧患。

方周一班重臣也没闲着,每年都搜罗大量的金银珠宝进贡商王朝。还准备了很多的礼物送给商朝的大臣们,如果不是平常公关工作做得好,姬昌估计早就归天了。

大臣们看到方周的使臣来了,下了班也不约打麻将等娱乐活动,赶紧回家穿戴整齐等方周使臣上门拜访(行贿)。

一年两年不打紧,连续送了六年了,地主家也没余粮。虽然打算以后拿回来,但是现在资金链断了也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。

但是今年不一样了。

因为在琳琅满目的贡品中,有姬昌的妻子亲自挑选的礼物——一位有莘国的美女。这位美女除了美外,同以往进献的美女还有很大不同,除了能歌善舞外,她还有一项特殊技能——很会吹枕头风。

效果是有目共睹的,帝辛在枕头风的吹拂下,龙颜大悦,结合这几年来姬昌的良好表现和在东线作战的一帆风顺,便下令赦免放姬昌。

微子得到消息,马上告诉了姬昌。

苍白的光线下,却看不到姬昌高兴和轻松的样子,还是和往常一样,席地而坐,平静如水,继续推演周易。

七年了,暗黑的日子终于看到了希望,此刻汹涌澎湃,心中万马奔腾,虽老朽不堪,但雄心从没泯灭,壮志已经开始燃烧,天地为之开合,属于我的世界即将来临,我的自由便是你大商的末日。

感慨发完,姬昌开始做正事——策反微子。

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,此时缓缓引身而起,满含泪水,激动的抓住微子的手,问了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:当时为什么帝乙没有立你为太子?

有妻之子而不可置妾之子这件事天下皆知,在微子心中也始终是个死结,打不开,这件事姬昌很清楚。微子不知道姬昌葫芦里卖的什么药,还是悠悠然说了出来:当年我妈生我的时候早了点,她还是一个妾,后来做了王后,又生了帝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