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p;&ep;在新闻媒体这方面很有人脉,她本身是写文章的好手,早年靠给各大报刊投稿没少挣钱,加上这次的话题度足,文章尖锐,又有对教育系统的反思和教辅材料出版业的分析,最后顺利登在《沪市日报》的头版。

&ep;&ep;当然,这篇文章名为澄清“高考舞弊”事件,实则是鼓吹《高考秘宝》。

&ep;&ep;什么“我校杜老师经过多年研究,出了一道和高考原题百分之九十相似的题目,引起不知情人士的误会,给公安局添麻烦,也给社会带来不好的影响。在此,我校再次澄清,所有题目均为禾苗教育培训班的老师的研究成果,特编撰为《高考秘宝》……”

&ep;&ep;用词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怎么回事,但偏偏又叫人忍不住好奇,真的有这样的机会,可以押中高考题目吗?

&ep;&ep;家长总是舍得为孩子花钱的,别的不说,先买一科回家试试也行。

&ep;&ep;其实现在国内这样系统出复习考卷的没几家,很快就有学校发现这件事。

&ep;&ep;沪市好几所高中,都倡议有条件的学生们可以买回来做,毕竟好不好,老师看一眼就知道。

&ep;&ep;作为大城市,沪市和首都一向是各地的指向标。

&ep;&ep;禾儿哪儿也没放过,到处宣传,头批货简直是供不应求,印刷厂连夜加印。

&ep;&ep;好东西,谁买谁知道。

&ep;&ep;连带禾苗教育的人气也慢慢升起来。

&ep;&ep;好些去老师家补课的家长,其实也发现很多不便利,一是一个老师只能教一门课,有的孩子要学好几门,只得东跑西走浪费时间,不像在培训班,楼上楼下的功夫。

&ep;&ep;而且人家还有专门的人做课后反馈,半个月就给家长报告孩子的近况,按学生成绩给排班,不会程度参差不齐地一起上课,考卷也总是不同题目轮着来,察觉到孩子退步就给一对一多补补。

&ep;&ep;这些都是一个老师做不到的事情。

&ep;&ep;人家就一个人,哪能给你整这么多花样。

&ep;&ep;禾苗教育收费贵,不是没有道理的。

&ep;&ep;禾儿每分钱都花在刀刃上,毕竟好坏体现在学生成绩上还是很明显的。

&ep;&ep;随着各校期末考的成绩陆续出来,禾苗教育又迎来报名高潮。

&ep;&ep;实在是和之前在这儿的效果比起来,差距不小。

&ep;&ep;和上一次相比,禾儿觉得自己的心态好,深觉得人要是从一开始太顺利,很容易美得没边,人还是得稳扎稳打。

&ep;&ep;下班后高高兴兴去找好朋友王月婷。

&ep;&ep;王月婷毕业后开了家超市,正对着百货大楼。

&ep;&ep;生意红火得不行,小老板的架子足得很,看到人说:“哟,稀客啊。”

&ep;&ep;禾儿撞她一下说:“好好说话。”

&ep;&ep;又说:“我可是能给你送钱的啊。”

&ep;&ep;王月婷挽住她的手,往自己的办公室走,边走边说:“我到了一批很奇怪的东西,正要叫你尝尝。”

&ep;&ep;禾儿警惕道:“有多奇怪?”

&ep;&ep;说是奇怪,其实也算不上。

&ep;&ep;王月婷先给她泡杯咖啡说:“喝一口试试。”

&ep;&ep;苦过苦瓜。

&ep;&ep;禾儿眉头都皱起来,随手抓起边上的糖,剥开吃又吐出来说:“这是什么?”

&ep;&ep;王月婷本来是要拦她,没拦住,差点笑断气,说:“你男人下午让人送过来的,说是什么榴莲糖。”

&ep;&ep;她自己尝过一口,都觉得奇怪得很。

&ep;&ep;高明专做电子产品进口和日用品出口,仅有的食品都是给王月婷留意着的,也算她店里的独家货。

&ep;&ep;今天这些也是。

&ep;&ep;几个员工有的尝着说很不错,有的脸皱巴巴,她都拿不准,正好有人送上门,都不用好话说就自己剥开,命运真是凑巧啊。

&ep;&ep;禾儿嘴角一抽一抽,说:“榴莲是什么?”

&ep;&ep;国内没见过在卖。

&ep;&ep;王月婷倒是知道,说:“是种水果,东南亚种得多吧。”

&ep;&ep;禾儿摇摇头说:“在国内种也卖不出去。”

&ep;&ep;她仔细闻闻,觉得味道就是有点奇怪,说:“你想卖这个啊?”

&ep;&ep;王月婷没想好,不过说:“我吃着还行。”

&ep;&ep;就跟豆汁似的,禾儿能喝,她一口都碰不了,各花入各眼呗。

&ep;&ep;但超市嘛,最好是卖些大家都喜欢的东西。

&ep;&ep;王月婷几经思量还是说:”算了。”

&e

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